logo
專業科學
食品安全

從小林紅麴事件學到的食安問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食品工業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但食品最核心的根本「食品安全」卻是無法被替代的重點。食品安全議題在全球範圍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除了聯合國將67日訂為「世界食品安全日」以喚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之虞,我們政府亦推動「食安五環」政策,希望從源頭控管到全民監督食安,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全方位措施。然而,食品安全絕對不是靠「經驗」和「管控流程」就能處理好的問題,否則,日本小林製藥這個百年大廠就不會發生毒紅麴的事件,現在我們就來借題發揮,省思一下國人食品安全需要注意的方向有哪些。

意料之外的意外
小林紅麴因軟毛青黴酸而造成本次紅麴問題已不是新聞,但目前仍不確定此青黴酸產生的根本原因,只知道本次事件有問題的紅麴皆為20234月至10月期間所製造,儘管目前猜測是因工作人員疏失而將灑落地板的原料重新拿來製造紅麴原料,但,這樣的說法看似合理,實際卻衍伸出更多細思極孔的問題:如果工作人員僅疏忽一次就摻入青黴菌,是否表示環境中其實青黴菌的數量遠超乎想像?如果工作人員已經不止一次把落地的原料重新拿回使用,又為何僅有這次才撈到青黴菌?亦或是青黴菌其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來源?當然,小林的青黴菌真實來源並不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真正的問題是,後續該如何防止這種意料之外的意外再次發生?
取得認證是基本,徹底執行是根本
食品工廠認證中ISOFSSC相關認證代表的是一套嚴謹的食物生產流程,從最上游的原料來源、儲存、運送等使用到最終產品的生產、出貨等,皆須通過且按照這一套符合標準的管理流程來進行,且隨著經驗的累積,不同年代的ISOFSSC其相關認證的內容亦會越來越詳細,且越來越細節,才能與時俱進,做到真正的食品安全。仁和擁有的22000為專門為食品生產所認證的,且內容包含品質、環境、流程等內容,這是也是目前食品工廠必拿的重點認證之一,這認證,小林當然也有。但本次事件真正的問題是,小林的操作人員並未徹底落實標準的生產管理流程,以至於當中毒事件發生後,很難去追查問題的根本原因,一但無法找到真正的原因,就很難避免一模一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用最嚴格的方式監督食安

既然工廠認證以及要求人員落實仍然無法有效防止食品安全的問題發生,那還能做甚麼來增加食安的控管呢?追根究柢,人員的落實如果壓力僅來自於內部,時間久了,終究會有管控上的疏失產生,因為這是人性層面的瑕疵。因此,靠內部力量無法解決的問題,就需要借助外來的力量來幫忙。仁和生技是全世界首間製程透明化的工廠,讓客戶可以隨時隨地來廠拜訪,觀賞及監督工廠的製程及管理,並提供客戶無論是錄影或直播的空間,同步將我們的生產流程上傳到雲端來給全世界一同去檢視。

食品安全代表的不僅是責任與義務,更是對世人的態度,以及給後世的一個機會教育。食品安全對代工廠而言也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為做好食安花費的成本很高,但卻是代工廠自身需要獨自面對的問題,它是個基本門檻,而不是代工的一項優勢。儘管如此,仁和生技依舊擇善固執,花費高成本打造AI智能監控,降低人為操作產生的食安影響。我們擁有知名品牌「木入森」,因此我們比任何代工廠都在意產品的品質與安全。同時,我們與眾多專業醫師、營養師、經驗豐富的博碩士及眾多知名人士合作,因此我們的廠備受多方檢視。而我們透明且公開的製程,也讓所有有心了解或者不放心的人都能親自來檢視

我們的生產管理落實流程。透過自身、國際標準及外來監督的多重檢視,仁和生技的食安託付實力,您可以放一萬個心。

聯絡我們